青山作卷写文明 绿海扬帆树标杆
——亚林中心获评“全国文明单位”背后的生态答卷
近日,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评选结果正式公布,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(简称亚林中心)荣登榜单,成功摘得这项体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最高水平的国家级荣誉称号。
近年来,亚林中心围绕“一三战略”总体发展思路,全面践行“一家人”发展理念,通过以党建引领铸精神文明之“魂”,以文明风尚树精神文明之“效”,以特色帮扶激精神文明之“力”,以绿色理念成精神文明之“风”,文明创建硕果累累,先后荣获自然资源系统青年文明号、共青团中央“第十一届母亲河奖”绿色团队奖、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、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集体奖项。
党建引领
铸精神文明建设之“魂”
亚林中心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持续强化理论武装。坚持三级联动促学习,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、基层党组织跟进学(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)、党员干部主动学,一级学给一级看。同时,中心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,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部署,制定《亚林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》以及《亚林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月度任务表》,形成主要领导统揽全局、各部门合力开展文明创建的格局,营造了良好氛围。
凭借扎实的理论学习与文明创建成果,亚林中心荣获2023年度“学习强国”江西学习平台优秀学用推广组织称号,并荣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“全国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”、中国林科院“十佳党群活动”奖、新余市“共产党员示范单位”等60余项集体荣誉。
文明风尚
树精神文明建设之“效”
亚林中心坚持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,依托端午、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主题活动,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。在传统节日期间,中心以“党建+颐养之家”活动为载体,走访慰问年珠村、长埠村、山背村、石陂村等地颐养之家。同时,通过开展“学习雷锋见行动·文明交通我先行”“文明交通劝导”等移风易俗等主题活动,以实际行动推进移风易俗、破除迷信,倡导健康、文明、科学的生活方式。
截至目前,亚林中心共有6个青年志愿服务队,构建起制度规范化文明实践体系,其中87名干部职工在江西志愿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,形成了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的精神文明建设生动局面。
亚林中心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公益实践深度融合,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。中心连续3年组织干部职工自愿参与无偿献血,累计献血量达4000毫升。同时,中心创新构建“四季暖心”帮扶机制,以春送保险、夏送清凉、秋送助学、冬送温暖,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职工生产生活全过程,既解决实际困难,更厚植团结互助、温暖有爱的单位文化。此外,亚林中心连续6年积极开展“春蕾计划”和“慈善一日捐”等捐款活动,以实际行动支持慈善公益事业。
特色帮扶
激精神文明建设之“力”
亚林中心先后与多个地市签署科技合作协议,组建了油茶、林下经济等多个科技服务团队,与地方联合共建6个博士工作室,持续开展科技服务400余次,通过举办培训班134期,培养技术骨干6000余人,指导17个?。ㄇ?19个县营建油茶、杉木、草珊瑚等示范林80余万亩以及改造低产低效林2万余亩,支撑20余个经营主体科学高效发展,直接带动4000余户1.2万余人增收致富,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地方林农发家致富的“靠山”和乡村振兴的“财源”。
近年来,亚林中心与地方联合共建了6个博士工作室,其中,助力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入选农业农村部100个产业帮扶典型案例,多次荣获地方“服务发展”优秀单位、“突出贡献奖”和“创新创业奖”等奖项。2022年5月,市委、市政府专门出台《新余市支持亚林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》。
绿色理念
成精神文明建设之“风”
亚林中心深耕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,将科研平台优势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,依托“亚热带大岗山森林类国家长期科研基地”“江西省林木良种创制工程中心”“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”等多个科研公共平台,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30余场,与贵州省荔波县人民政府、江西省林业局以及院林业所等兄弟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00余次,通过传递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,为林业科技进步注入文明动能。
在科普教育领域,亚林中心充分发挥“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亚林中心教学点”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和“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”优势,构建“自然教育+实践育人”特色体系,与大中小院校开展综合教育课程实践实习、送科普进校园、夏令营及科普研学等活动,参与科普活动的学生、社会群体累计3万余人次,其中,“踏出校园,走进大自然”科普系列活动获2020年“第五届江西林业科普活动奖”和2021年“第十届梁??破栈疃薄?,让生态文明理念与科研精神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人心,为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筑牢绿色根基。